“传承华夏人文薪火,探索武夷精神文化。”7月8日至11日,人文社科系、文化传播系分团委书记赖国平老师带领十二位同学组成的调研小组——人文梦之队,到达武夷山进行为期四天的调研活动。调研共分为六站。
7月9日,调研小组分别来到第一站五夫镇和第二站崇安镇。在五夫镇,调研小组走访了连氏节孝坊、刘氏家祠、兴贤书院和紫阳书屋,并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采访。五夫镇古意浓厚,许多传统建筑保存良好,并且地方特色浓郁。更值得一提的是五夫镇文化,至今保留着朱熹讲学的兴贤书院及朱熹故居紫阳书堂。在崇安镇,调研小组采访了崇安街道团工委负责人叶维沁女士,叶女士介绍了崇安近年来的新变化,包括开设道德讲堂、建立家庭教育交流中心、“大红袍”制作工艺成功申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、树立“敢拼会赢”的精神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情况。
7月10日,调研小组抵达第三站古汉城遗址、第四站兴田镇城村村和第五站武夷学院。穿过闽越王城博物馆的大门,第一眼看到的是高大威武的闽越王雕像。博物馆内,陈列着闽越族文物。而昔日气势恢宏的古汉城,如今虽已成残垣断壁,仍然能感受到那悠久的闽越文化。在兴田镇城村,调研小组了解到,城村村独特的民俗文化包括三角戏、特色小吃文功菜等等。调研小组还深入城村茶厂,体验制茶过程,也深度感受了辐射着整个武夷山的茶文化。在武夷学院,调研小组静静地走过了幽谧的校园小道,感受武夷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。
7月11日,调研小组抵达第六站武夷山自然风景区。武夷山自然风景区凭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优美壮丽的景色,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。风景区内,调研小组首先游览了武夷精舍,朱熹曾经在武夷精舍内著书立说,传道授业,在这里,调研小组感受到了武夷山的文化底蕴。其后,调研小组攀登天游峰。天游峰共有888个阶梯,地势陡峭,经过艰辛的攀爬,小组成员更加珍惜“一览众山小”的机会。在天游峰顶,调研小组偶遇了同样前来调研的华侨大学的同学,并与他们一同讨论武夷山自然资源与文化。
本次暑期三下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深入调查与实践的过程,虽然艰辛,但收获颇丰。在调研中,小组成员们置身于武夷山秀美的自然风景中,探索武夷山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,也感受到了武夷山人的质朴与热情。

朱熹兴贤书院调研

崇安街道团工委负责人叶维沁介绍了崇安近年来的新变化

闽越王城博物馆前合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