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第七届的院运动会上,在1500m和800m的比赛中取得前三名的成绩——这是我为自己定的目标,也是为自己准备的迎接21岁生日的礼物之一,为了赢得这份胜利,我准备了21天。多少次夜晚的三千多米长跑训练,每一次的自我鼓励,都是因为我太想赢了。当跑累了,躺在操场上,仰望空旷的夜空,一次又一次想着冲破红彩带。我知道这份赢是来自于大一、大二时,因为自己的强势,自己的固执,自己的自以为是而错过的前两届运动会。所以,我需要在这次运动会上证明自己是有实力的。初次测1500m成绩时,自己在系里的运动员中是成绩最好的一个,因此,更加坚定要赢的决心。
从13岁开始,在我的心底就有了一个运动会情结。那时初一,是我第一次与运动会相识,那次,我感到非常遗憾,因为自己没有报名参加。初二,我坚决报了立定跳远等项目,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到了初三,被老师选中去参加市运动会,我很讨厌训练,因为是那么不讲人情,没有过多的关怀。不过,当时学业压得我很累,刚好走出教室透透气,宽宽心。后来,参加的标枪和跳高比赛都获得第六名,为团队争取到了荣誉。当看着跑400m、800m的伙伴跑得非常辛苦,心疼他们的同时,也感到自己的幸运,老师没有安排给我那么高强度的项目。
高中三年,我的体育情结一直都在。每次的800m期末测试,我都争取考第一,也都做到了。只因为我一直记得王老师说过的一条法则:永远跟着第一名跑,冲刺时,跑过第一名,那么你就可以成为第一名了。这条法则到了大学也依旧在使用,在期末的800m测试中,每次用都取得了第一名。
现在定焦于,本次运动会。运动会前两天,一场“急性肠胃炎”,我想是因为自己的紧张与恐惧导致的。是的,我害怕运动场上的失败,我担心没有实现对自己的承诺。这些潜意识的畏惧带来了这场生理上的肠胃炎。运动会前一晚,我寻求朋友们给我的建议与帮助,也让我留意地去问问自己,参加运动会的目的,想赢的目的,直到这些谜底心结打开,我才开始接受,开始放下执着。1500m的跑道上,18人的竞争,我依旧紧张,跑了停,停了跑,在每一次的训练中,我无数次告诉自己,你可以跑得很慢很慢,但是,不能允许自己停下来。但是,这一次,因为我把自己崩得太紧太紧了,所以,我没有做到。 是的,我失败了,虽然心里不好受,但是,我也接受失败。有了这个最低谷的失败,你还怕什么?被嘲笑?被轻视?这些都不重要。第二天的800m,这一次的竞争分组进行,8人一组,共3组;跑了小组第三名;虽然不知道最终的成绩如何,不过,对这个成绩也是满意的。至少自己争取了,一路跑下来,也感谢我的后勤燕霞和微微的陪伴。跑场上,心里想着,哥哥告诉我的,心里默念放松,不要把自己崩得那么紧。也不再去期待某个身影的出现,只是一个人在跑,一群人在呐喊与加油!
就这样结束我的运动会情结,也没有再去争第一名的心了,属于自己的不请自来,不属于自己的何必去折腾!把这7年的运动会情结留在过去,我已准备好轻装上阵。把这份轻松与自然带给我的21岁,去迎接生活的美好。

右二为池芳芳同学
(人文社科系、文化传播系 池芳芳)